303 Personal Bakcground and Diversity Issues in the US

Prompt: You are having a conversation with you host family on the diversity of America as a country.
談談个人背景、家庭社區来看美國多元性的文化

Use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or community that you are familiar with as examples to talk about issues, current events, and any other topics that concern you, your friends and/or your community.

目标: 让学生们练习谈谈一些比较难的社会问题。
题目:跟你的中国接待家庭介绍一下美国文化的多元化。可以谈谈你自己的文化背景、 家庭、 社区、 你关心的社会文化问题,和你这一代年轻人关心的问题。
1. 请准备一个 10 分钟的 介绍, 并准备 PPT/Google Slide 有照片和重要生词
2. 用谈话的方式做上课的报告·,可以答问
3. 报告后可以修改, 也继续完成你的写作。
4. 把最后修正好的文章,加上详细生词表,放在一下Comments部分。

See a Shared Student Vocabulary List

6 thoughts on “303 Personal Bakcground and Diversity Issues in the US

  1. Slide recording link: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9eN3jtxe_bHFM1Ej3GiA-Ay31L2qj7KU/view?usp=drive_link

    Essay:
    談談個人背景和我的社區

    我爸爸的家人已經在美國住了很長一段時間了。我爸爸那邊的祖先有的在十七世紀就從英國和德國來到美國;還有的在二十世紀初從加拿大過來。我奶奶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我不記得她,但是我爺爺活到了九十八歲。在他去世以前,我跟家人常常一起去看他。

    我媽媽的家庭背景有一點不同。她的祖先都是在二十世紀初搬到美國來的。我的曾祖母是一個波蘭移民。她跟家人一起搬到了芝加哥。沒想到,我媽媽最後也在芝加哥上大學!芝加哥是我最喜歡的城市。我的曾祖父是一個匈牙利移民。他跟家人一起搬到克里夫蘭。他們都因為信猶太教而受到迫害,所以他們得離開東歐。雖然我不太了解波蘭和匈牙利的文化,但有一天我想去那兒旅行,了解我家族的歷史。我媽媽那邊的家人搬到了克里夫蘭,所以我跟妹妹是在那裡長大的。我很喜歡克里夫蘭,很多家人也住在那兒;除了父母和妹妹以外,我姥姥、姨媽和舅舅家都離我家很近,所以我有很多家人的支持。現在我上大學,常常很想他們,因為克里夫蘭離普及灣大學很遠。

    因為我們的家庭背景,猶太教對我的家人來說很重要。我父母結婚的時候,我爸爸加入猶太教, 也跟我姥姥學習猶太教的教規。小時候,我常常去猶太教堂;每個星期日也會去希伯來學校,星期五我們有時候還去安息日。在我的十三歲生日以前,我學了很多希伯來文,因為我要用希伯來文完成成人禮,也就是“Bat Mitzvah”。十三歲的成人禮很重要,差不多有一百五十個家人和朋友來參加。十六歲的時候我也有一個成人禮,叫“confirmation,”可是沒第一個那麼大。

    除了猶太教以外,酷兒也是我身分認同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跟朋友在今年夏天一起參加了克里夫蘭驕傲遊行,很好玩兒。有酷兒這個身分有時候不太容易,可是酷兒的社區又大又多元化,很開放。我最好的朋友大部分都是酷兒,我們互相支持。我的家人都很關心政治問題。我父母的工作都和政治有關,所以我跟妹妹小的時候常常跟著他們談政治問題,也一起去參加政治抗議遊行。我也覺得政治問題很重要。因為美國的社會有很多歧視和人權問題,我平常對美國政治有點悲觀。所以我想學習政治,去年夏天我做了一個跟政府政策有關的實習,我很喜歡,所以大學畢業以後,我希望找到一個這樣的工作。

    Vocabulary List:
    祖先 zǔxiān – ancestors
    英國 yīngguó – England
    德國 déguó – Germany
    加拿大 jiānádà – Canada
    曾祖母 zēng zǔmǔ – great-great-grandmother
    移民 yímín – immigrant
    波蘭 bōlán – Poland
    芝加哥 zhījiāgē – Chicago
    曾祖父 zēngzǔfù – great-grandfather
    匈牙利 xiōngyálì – Hungary
    克里夫蘭 kè lǐ fū lán – Cleveland
    犹太信教 yóutài xìnjiào – Jewish religious beliefs
    受到迫害 shòudào pòhài – persecution
    東歐 dōng’ōu – Eastern Europe
    姥姥 lǎolao – grandmother on mother’s side
    皈依 guīyī – convert
    光明节 guāngmíng jié – Chanukah
    成人礼 chéngrén lǐ – Bar/Bat Mitzvah
    犹太教 yóutàijiào – Judaism
    酷兒 kùér – queer
    身份 shēnfèn – identity
    组成部分 zǔchéng bùfèn – component
    骄傲游行 jiāo’ào yóuxíng – pride parade
    關心 guānxīn – concerned
    談談 tán tán – discuss
    抗议游行 kàngyì yóuxíng – protest march
    开放 kāifàng – open-minded,liberal
    歧视 qíshì – discrimination
    人權 rénquán – human rights
    悲观 bēiguān – pessimistic
    政治政策 zhèngzhì zhèngcè – political policy
    实习 shíxí – internship
    毕业 bìyè – graduation
    奶奶 nǎinai – grandma on father’s side
    去世 qùshì – pass away
    不记得 bù jìdé – don’t remember
    爺爺 yéyé – grandpa on father’s side
    住過了 zhùguòle – lived
    成為 chéngwéi – become
    巧合地 qiǎohé de – coincidentally
    斷開連接了 duàn kāi liánjiēle – disconnected
    旅行 lǚxíng – travel
    姨媽 yímā – aunt on mother’s side
    舅舅 jiùjiu – uncle on mother’s side
    支援系統 zhīyuán xìtǒng – support system
    想念 xiǎngniàn – miss
    猶太教堂 yóutài jiàotáng – synagogue
    希伯來學校 xī bó lái xuéxiào – hebrew school
    安息日服事 ānxírì fúshi – shabbat service
    成為酷兒 chéngwéi kù er – to be queer
    大部分都是 dà bùfèn dōu shì – most of them are
    互相支持 hùxiāng zhīchí – support each other
    一段 yīduàn – a section
    不太容易 bù tài róngyì – not easy
    教規 jiàoguī – rules of religion
    完成 wánchéng – complete

  2. Recording link: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8TKxXAxJYSfcsjGJA_5e3XiWEjIxdHog/view?usp=sharing

    Essay: 我的个人背景和认同

    身份认同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也特别在乎家人和朋友对我的认同。我先来介绍一下我的家庭历史。我妈妈家的长辈是从荷兰和立陶宛移民过来的。她自己在美国南加州长大的,我也是在那里长大的。我爸爸家的长辈是从德国和爱尔兰移民过来的。他是在康涅狄格州和德州长大的,但长大后搬到了南加州。我的家人都是白人。尽管我的祖先来自爱尔兰、荷兰、德国和立陶宛,但我的家人并没有遵循那些文化中的许多传统习俗。另外,我的家人并不信仰任何宗教。我的一些堂兄妹是天主教徒,但我从小并没有去教堂。我的身份认同主要是因为我自己的经历,而没有受到家庭的影响。

    我对性别和性取向的问题特别关心。我是一个酷儿。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性别取向,并且已经出柜很多年了。我用过很多不同的身份标签,但我总觉得没有一个合适, 也没必要。所以,我没有特别为我的认同贴上标签,我也不愿意选择把自己定义为任何一个身份。但是,我知道自己是跨性别者和酷儿。我在小学四年级时就意识到自己是酷儿,也在七年级时告诉了我的家人,后来在十年级时再次出柜。我出柜时,我的爸爸和妈妈都有些犹豫。最后,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我的认同。我别的家人也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我,用我正确的名字和性别代词,但他们有些犹豫,而且经常出错。比较起来,我的朋友们对性别的态度更开放。

    我还关心别的社会问题,我觉得美国最宝贵的就是任何人都有平等的权利。所以应该保护受压迫者。可是,现在我不知道美国的政治和社会情况能不能保障每个人的安全和权利。我的大学,普及湾大学,有一个很开放的校园。大多数的人接受也包容各种身份认同。不过,还有不少人不知道如何尊重跟自己身份认同不一样的人。我相信无知总是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的。作为一名酷儿,我了解受压迫的感觉。支持其他经历过压迫的人对我来说也很重要。我在这个校园里的很多朋友都能彼此支持。我觉得我很幸运。

    Vocabulary List:
    在乎 (zài hu) – to care about
    长辈 (zhǎng bèi) – elders
    荷兰 (hé lán) – The Netherlands
    立陶宛 (lì táo wǎn) – Lithuania
    德国 (dé guó) – Germany
    爱尔兰 (ài ěr lán) – Ireland
    遵循 (zūn xún) – to follow, to abide by
    宗教 (zōng jiào) – religion
    性别 (xìng bié) – gender
    性取向 (xìng qǔ xiàng) – sexual orientation
    出柜 (chū guì) – come out of the closet
    合适 (hé shì) – suitable, fitting
    必要 (bì yào) – necessary
    标签 (biāo qiān) – label
    跨性别 (kuà xìng bié) – transgender
    酷儿 (kù ér) – queer
    犹豫 (yóu yù) – hesitate
    接受 (jiē shòu) – accept
    平等权利 (píng děng quán lì) – equal rights
    压迫 (yā pò) – oppression
    保障 (bǎo zhàng) – guarantee
    包容 (bāo róng) – tolerate
    尊重 (zūn zhòng) – to respect
    教育 (jiào yù) – to educate

  3. Recording Link: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mmv1qoCNZ-MOUbPixG74JK12PFfyK3KT/view?usp=sharing
    Essay:
    我先來介紹一下我的家庭背景。我的爸爸是英國移民。他二十四歲的時候,為了跟我媽媽結婚就移民到了美國,這樣的移民經歷可能比較不一樣。我和我哥哥有美國國籍,也有英國國籍。我小的時候,常常去英國看那裡的家人,所以我覺得我就是一個英國人。我的爺爺死了以後,我們再也沒有去過英國,已經十幾年了。有機會,我想再回去看我英國的家人。

    我的媽媽是美國人。她的祖先大部分是斯洛伐克人,住在美國很多代了,所以已經不會説斯洛伐克文了。這也就是我和斯洛伐克文化沒有任何關聯。其實,我希望我能多了解我媽媽的文化。

    我在高中的時候,我的父母離婚了。那時候,對我來說,很不容易也影響很大。現在我爸爸有女朋友,她叫Lisa,很友善也很熱情。我們的家人還是會聚在一起。

    我很關心性別認同的問題。我自己是一個變性人, 也是一個酷兒。我出櫃的時候,父母都不接受跨性別,但現在他們比較開放,也比較認同了。我的家鄉是非常自由派的,所以我沒有受到歧視過,可是在比較保守的地方,我經歷過。

    目前在美國,保守派政治家要限制性別平等,越來越多人有跨性別者恐懼症,因此讓很多變性人非常害怕。我特別擔心變性人的醫療權利, 會受到限制。

    我也很關心現在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我自己就面對心理健康的挑戰。這一代人比較願意談心理健康,所以越來越多人願意公開談這些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因爲只有公開,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才不害怕尋找幫助。

    在我的課上,老師和同學們都常常討論時事和政治,可是我跟我的朋友們卻不常討論。因爲這些議題讓我們都感到很不安也很緊張。我覺得這一代大部分的年輕人都關心政治,可是也都很悲觀。我們這一代想要改變我們的國家,可是常常覺得自己的聲音無法被聽見,什麼也改變不了。

    Vocab list:
    移民 yímín – immigrant
    結婚 jiéhūn – get married
    移民經歷 yímín jīnglì – immigrant experience
    英國國籍 yīngguó guójí – British citizenship
    爺爺 yéye – Paternal Grandfather
    機會 jīhuì – opportunity, chance
    祖先 zǔxiān – Ancestors
    斯洛伐克人 Sīluòfákè rén – Slovak (person)
    斯洛伐克文 Sīluòfákè wén – Slovak (language)
    任何 rènhé – any
    關聯 guānlián – connection
    其實 qíshí – in fact
    了解 liǎojiě – to understand
    離婚 líhūn – divorce
    對我來說 duìwǒláishuō – for me
    友善 yǒushàn – friendly
    熱情 rèqíng – warm, enthusiastic
    聚在一起 jùzàiyīqǐ – to get together
    關心 guānxīn – concerned with
    性別認同的問題 xìngbié rèntóng de wèntí – gender identity issues
    性別認同 xìngbié rèntóng – Gender identity
    變性人 biànxìng rén – Trans
    酷兒 kùer – Queer
    出櫃 chū guì – Come out of the closet
    接受 Jiēshòu – to accept
    跨性別 kuà xìngbié – Transgender
    開放 kāifàng – Open-minded
    認同 rèntóng – Accepting
    家鄉 jiāxiāng – hometown
    自由派 zìyóu pài – liberal
    受到 shòudào – to receive
    歧視 qíshì – discrimination
    保守 bǎoshǒu – conservative
    經歷 jīnglì – to experience
    目前 mùqián – currently
    守派政治家 bǎoshǒu pài zhèngzhì jiā – Conservative politicians
    限制 xiànzhì – limit, restrict
    性別平等 xìngbié píngděng – gender equality
    越來越 yuèláiyuè – more and more
    跨性別者恐懼症 Kuàxìngbié zhě kǒngjùzhèng – transphobia
    讓 Ràng – let, make, affect
    害怕 hàipà – afraid
    變性人的醫療權利 Biànxìng rén de yīliáo quánlì – Transgender medical rights
    心理健康 xīnlǐ jiànkāng – mental health
    面對 miànduì – to face
    挑戰 tiǎozhàn – challenges
    願意 yuànyì – willing to
    談 tán – to talk about, discuss
    公開 gōngkāi – open, to make public
    現象 xiànxiàng – phenomenon
    才不 cáibù – not
    尋找幫助 xúnzhǎo bāngzhù – to seek help
    時事 Shíshì – Current events
    政治 Zhèngzhì – Politics
    討論 tǎolùn – discuss
    議題 yìtí – subject, issue
    感到 gǎndào – to feel
    不安 bù’ān – uneasy
    緊張 Jǐnzhāng – anxious, nervous
    年輕人 niánqīngrén – young people
    悲觀 Bēiguān – pessimistic
    改變 gǎibiàn – to change
    自己 zìjǐ – oneself
    聲音 shēngyīn – voice
    無法 wúfǎ – unable to, incapable of
    聽見 tīngjiàn – to be heard

  4. Voiceover: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Z7pp0Q-BxZ4kpjbKn1c136WzYq9xBlk3/view?usp=sharing

    Slide Presentation: https://www.canva.com/design/DAGkEnZcDoE/nBMs_HzBTIRyoIXiRTj1gg/edit?utm_content=DAGkEnZcDoE&utm_campaign=designshare&utm_medium=link2&utm_source=sharebutton

    你们好! 感谢你们在接下来的几周接待我。我来介绍一下我的背景。

    我是从美国华盛顿来到台湾台北的,但是我以前住过很多地方:纽约、香港、上海和多伦多。童年时,我和家人都一直住在很大的城市。因为我们经常搬家,所以我的经历非常丰富,也接触到非常多元化的国际社区。

    因为我们住的城市和社区都比较开放,所以我家人、朋友也都很开放。我住在加拿大申请美国大学时,我要寻找一所学生关心多样性和平等问题的大学。现在我在华盛顿,上普及湾大学,因为这所大学认同了我这样的道德观念。

    虽然我一半是台湾人一半是韩国人,但是我拿美国护照。我妈妈是台裔美国人,爸爸是韩裔美国人。 我家庭都是亚美裔,都在美国长大的。作为亚裔美国人,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成长起来是充满挑战的。那时有很严重的种族歧视。我觉得现在大家愿意听别人的背景故事,所以变得比较开放和包容。

    现在不是没有种族歧视的问题。在普及湾大学,我没有经历过太多大学社区的种族歧视,但是在网上情况就不一样了。在社交媒体上我觉得人们越来越残忍,也看到很多种族歧视的言论。在我网上的个人经历中,很多美国人对亚洲人和其他少数族裔怀有仇恨。这主要是因为现代政客监管言论自由,让美国人民更分裂。我觉得美国目前对少数民族的状况还是非常不公平。
    虽然现在的政局让我很紧张,但是我还是乐观的。美国人无论如何都会坚持下去,不管是战争还是疫情。我希望美国人能够记住善待他人。只有我们敢于揭露不公正,而且和同胞邻居互爱互敬时,我们的状况才会改善。

    搬家 bānjiā – to move house; to relocate / to remove (sth)
    童年 tóngnián – childhood
    丰富 fēngfù – vibrant
    接触到 Jiēchù dào – exposed to
    认同 Rèntóng – identity/ to identify (with)
    道德 dàodé – virtue / morality
    观念 Guānniàn- concept
    亚裔 Yàyì – Immigrant of Asian descent
    挑战 tiǎozhàn – to challenge / challenge
    种族主义/歧视 Zhǒngzúzhǔyì / qíshì – racism/ to be racist
    变得 biànde – to become
    包容 bāoróng – to show tolerance / to be tolerant
    社交媒体 shèjiāoméitǐ – social media
    残忍 cánrěn – cruel / mean
    族裔 zúyì – ethnic group(s)
    怀有 huáiyǒu – to have in one’s person (feelings, talent etc)
    政客 zhèngkè – politician
    监管 jiānguǎn – to limit / to oversee
    言论自由 yánlùnzìyóu – freedom of speech
    状况 Zhuàngkuàng – situation
    政局 Zhèngjú – Political situation
    坚持下去 jiānchíxiàqù – to speak up on
    记住 jìzhu – to remember / to bear in mind
    善待 shàndài – to treat well
    公正 gōngzhèng – just; fair; equitable
    同胞邻居 tóngbāo línjū – fellow countrymen

  5. Presentation Link: https://www.canva.com/design/DAGkoaTY5HM/9y37xMfeMth837cNqTMsGg/edit?utm_content=DAGkoaTY5HM&utm_campaign=designshare&utm_medium=link2&utm_source=sharebutton

    Essay:
    我叫曾佩珊,一個一年級的大學生。我家在華盛頓州,但是這不是我的家鄉。 我爸媽都是越南華裔的美國人。 我爺爺和奶奶很小的時候從中國廣東逃難到了越南。我媽媽的外婆和外公也是住在越南的廣東難民。越南和廣東人的文化很像,所以我家人很快就適應了那裡的環境。我是在越南出生的,越南話和廣東話,我都會說。來了美國以後, 我全部時間都說英文或是越南文,所以現在我的廣東話比較差。我常常跟外婆看香港電影,也自己聽歌,所以我還是可以聽得懂很多廣東話。 對我來說,了解我自己的文化背景很重要。

    我是二零一七年從越南移民到美國的。來美國的時候我十一歲,來了五天就得去上課。因為那時候我的英文比較差,我還記得第一天在學校有多緊張。我英文程度不夠好,所以我得上一個給移民學生的英文課。老師安排了一個越南裔的男學生幫助我這個新學生熟悉課程。 那時,我不懂為什麼他不跟我說越南文,我覺得很奇怪。他明明知道我英文不好,為什麼還說英文?後來,我問他為什麼都不說越南文,他告訴我在美國說越南文是沒有益處的,會受到歧視,所以他不喜歡讓人知道他是一個越南移民。聽了他這麼說,我對美國有一點失望。我真的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人會選擇隱藏自己的背景,難道只是為了避免遭受種族歧視嗎?那個時候我才剛來美國,年紀小也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麼,只有努力學習,把英文說好,不要被人歧視。

    我花了兩年的時間努力把英文學好,也認識了很多人,找到很好的朋友。也正是在這段時間我意識到並不是每個美國人都會歧視亞裔。我現在能更自在地聊這個議題,我不會因為種族歧視而不跟別人分享個人背景。美國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所以我有權說出我想說的話。我避免正視這個問題差不多兩年,也因此不敢面對我自己的感覺。現在的我,覺得更有自信, 生活也更開心。

    Vocab List:
    華盛頓州 – Huáshèngdùn zhōu – Washington State
    越南華裔 – Yuènán Huáyì – Chinese descendants living in Vietnam
    逃難 – táonàn – flee
    適應環境 – Shìyìng huánjìng –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出生 – chūshēng – born
    廣東話 – Guǎngdōng huà – Cantonese
    香港 – Xiānggǎng – Hong Kong
    難民 – nànmín – refugee
    移民 – yímín – immigrant
    程度 – chéngdù – level
    安排 – ānpái – arrange
    熟悉課程 – shúxī kèchéng – navigate through classes
    明明知道 – míngmíng zhīdào – explicitly know that
    益處 – yìchù – benefit
    理解 – lǐjiě – comprehend
    隱藏- yǐncáng – hide
    避免 – bìmiǎn – to avoid
    意識 – yìshí – realized
    接受 – Jiēshòu – accept
    議題 – yìtí – issue
    權 – quán – right
    不敢面對 – bù gǎn miànduì – dare not to face
    感覺 – gǎnjué – feelings
    自信 – zìxìn – confident

  6. Slide Link:
    https://www.canva.com/design/DAGmpMF8r7I/dnXLpCcL2xZQwLevPMadXQ/edit?utm_content=DAGmpMF8r7I&utm_campaign=designshare&utm_medium=link2&utm_source=sharebutton

    Essay:
    我来谈谈我的家人的背景。我的家人一直都分散在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出生在纽约 ,可是我是在丹佛长大的。我的妈妈是阿拉斯加州人,但是她是在内布拉斯加州长大的。我的爸爸是德克萨斯州人,也是在南部长大的。我一家人都是白人,祖先来自欧洲各地。

    虽然我的家人都不说中文·,但我从两岁就开始学习中文。先在丹佛国际学校,然后去丹佛语文学校学到六年级。可是上了GALs中学以后,在那儿七年级没有中文课程,所以我跟一个家教学习了一年。八年级时,我没学, 等到上了高中我才继续学了两年。高中三年级,因为我的程度太高,没有课可以上。在我高中最后一年,我帮老师在中文二做助教。

    我的朋友一直都很多元化。班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所以我小时候并不太理解种族歧视是什么。虽然我妈妈很关心政治,也会跟我讲一些事情,直到我长大后,才开始在社会上看到这些问题。

    在这么多元化的环境下长大,我一直都和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丹佛语文学校也教西班牙语,所以每个学生有不一样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虽然中文项目的学生比西班牙文的更多元化,可是这两个项目都有很多背景不一样的同学。

    我认为政治议题非常重要。除了美国国内,在全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也同样重要。我特别觉得女性问题跟酷儿问题很重要,因为那是我的社区,也是因为我见过很多对女性和酷儿的歧视。我也觉得讨论种族歧视的问题很重要,因为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一样平等的权利。

    我对现任美国总统的领导能力,也感到很悲观。在上一次选举中,我第一次有了投票的机会,让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妈妈从小教我认识到自己声音的重要性。因为她的教导,我愿意用自己的声音去为那些我关心和影响世界的问题说话。

    Vocab:
    谈谈 tán tán– Talk about
    分散 fēnsàn– Disperse
    阿拉斯加州 ālāsījiāzhōu– Alaska
    内布拉斯加州 nèi bù lā sī jiā zhōu– Nebraska
    德克萨斯州 dé kè sà sī zhōu– Texas
    祖先 zǔxiān– Ancestors
    自欧洲 zì ōuzhōu– From Europe
    各地 gèdì– Everywhere
    丹佛国际学校 dānfú guójì xuexiao– Denver International School
    课程 kèchéng– Courses
    继续 jìxù– Continue
    程度 chéngdù– Degree
    助教 zhùjiào– Assistant
    多元化 duōyuán huà– Diversity
    各种各样 gè zhǒng gè yàng– Various
    理解 lǐjiě– Understand
    种族歧视 zhǒngzúqíshì– Racial discrimination
    政治 zhèngzhì– Politics
    社会 shèhuì– Society
    环境 huánjìng– Environment
    西班牙语 xībānyá yǔ– Spanish
    成长经历 chéngzhǎng jīnglì– Growing experience
    项目 xiàngmù– Project
    政治议题 zhèngzhì yìtí– Political issues
    国内 guónèi– Domestic
    全世界 quán shìjiè– Worldwide
    特别 tèbié– Special
    酷儿 kù er– Queer
    歧视 qíshì– Discrimination
    权利 quánlì– Rights
    现任美国 xiànrèn měiguó– Current US
    总统 zǒngtǒng– President
    领导能力 lǐngdǎo nénglì– Leadership
    感 kan– Sense
    悲观 bēiguān– Pessimism
    选举中 xuǎnjǔ zhōng– Election
    投票 tóupiào– Vote
    自豪 zìháo– Proud
    愿意 yuànyì– Will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